2007年4月16日星期一

道德經

老子的《道德經》是最為學者關注、被翻譯成最多不同國家語言、用字最少、最發人深省的的中國古籍。

雖然歷來有很多學者,對《道德經》作出研究詮釋,但我仍然有很多疑問;我對它仍然是一知半解。

《道德經》不但注疏多,手抄版本也不少。不少學者對它作出研究詮釋,各執一詞,莫衷一是,五花八門,使人「盲目」,有如「歧路亡羊」。

所謂「仁者見之謂之仁,智者見之謂之智」,既然「其知之乃不知,不知而後能知之也」,除了老子之外,任何人都會對《道德經》有自己的見解。讀《道德經》能得到的任何啟發,就是讀《道德經》的得著,何必強要真正明白它。

不過,我對一些解釋了也等於沒有解釋的解釋很反感。例如:將「道生一,一生二,二生三,三生萬物。」解作“一,道也;二,陰陽也;三,和氣也”。

我應為,如果要表達“一,道也;…”等意思,我想老子會直接說:「道生陰陽,陰陽生和氣,和氣生萬物。」造文章並不是造燈謎,文章是要達意。老子不會讓別人猜謎的。

希望我對的《道德經》見解,能給大家一點啟發,能得到一些人的認同。

沒有留言: